工程案例
南报网讯(通讯员龚辉平融媒体记者张希)把受污染的土壤“吃”进去,过一会又把干净的土壤“吐”出来——近日,滨江开发区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土壤修复装备SR05A完成安装调试,即将在南京南站中轴南段滨江河片区地块土壤修复工程中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半年后,这块原本的造纸厂所在地将完成“洗澡”,回归商业化用途。该项目位于南京市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宏运大道高架南侧和秦淮新河北侧,占地超过2万平方米,场地主要污染物为苯等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量为9486.47立方米,项目将分四层做修复,最深修复深度达2米。
此次被派出去执行任务的,是中船绿洲环保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科技”——SR05A外热回转式间接热脱附装备。这是国内首款可移动式的快速应急热脱附土壤修复装备,设计精巧,一个个设备模块运到场地,可迅速组装。此外,工程师通过内部结构优化,提升了设备效率,并可节能30%以上,目前已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
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纪赛介绍,该地块的苯等有机污染物,每公斤以毫克计,从海量的土壤中提取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有一整套流程。“我们第一步用挖土机取土,分离出建筑垃圾之后,再对土壤进行粉碎、脱水处理。干燥的土壤会被送进500℃高温的土壤修复设备腔体,有害物由固体蒸发成气体,分离到准备好的水箱中,再进一步进行被无害化处理,化合反应变为水、二氧化碳、泥渣等物质。一套设备,一天大约可以为180吨土壤‘洗澡’。”他说。
记者了解到,随着城市外延拓展,一批批工业土地性质发生了转变,土壤修复成为日渐兴起的大产业。2019年,国家施行土壤污染防治法,更为该产业添了一把火,当前国内土壤修复产业规模约200亿—300亿元。
南京中船绿洲环保有限公司于2010年涉足土壤修复领域。陈纪赛说,当时,进口土壤修复装备水土不服且造价昂贵,国产技术装备才刚刚起步,中船绿洲克服重重困难,踏上了探索土壤修复技术装备的创新之路。到2020年,公司已先后主持和参与4个国家级科研项目、18个企业内部科研项目,研发热脱附土壤修复装备20多台套,填补了若干国内“首台首套”空白。目前,公司已累计服务场地修复工程建设项目30多项,修复土壤40多万吨,获授权专利35项,受理发明专利12项。
电话:159615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