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剪机

朝鲜扩建导弹工厂!路透社曝出与俄乌冲突有关联的最新证据

时间: 2025-01-15 03:09:48 |   作者: 高剪机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

  在当今的世界局势中,核武器不仅是大国博弈的重要工具,更是一些国家获取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提起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我们不禁想到美国、俄罗斯、英国等核大国,但有一个国家的拥核历程却充满了崎岖与传奇,那就是朝鲜。虽然朝鲜是全世界内最晚成为核国家的之一,但其在重重制裁与孤立之下成功研发核武器的故事,也不可谓不震撼。

  在核武器发展上,朝鲜走过了一条充满艰难与孤独的道路。自1950年代中期开始,朝鲜便萌生了发展核武器的念头,苏联一度是它最初的支持者,但却在关键时刻放弃了对其的援助;而后苏联解体,国际黑市成为了朝鲜获取核技术和资源的渠道;最后,凭借自身的坚持和努力,朝鲜实现了导弹和核武的独立研发。从苏联的半途而废,到黑市上的暗中交易,再到自力更生的研发,朝鲜的核武之路如同一部逆境中的崛起传奇。

  2024年11月25日,路透社发布的最新报告说明,朝鲜正在扩建其在咸兴的“2月11日工厂”,这是一座组装“火星-11”级短程弹道导弹的关键工厂,而这种导弹曾被俄罗斯用于乌克兰冲突。虽然莫斯科和平壤都坚决否认朝鲜有为俄罗斯提供武器,但卫星图像的证据却似乎揭示了更多不为人知的幕后故事。

  “苏联助朝造核,半途而废”——这是朝鲜核武之路的第一章,但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开始。

  1953年,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朝鲜的领导人金日成便敏锐地意识到核武器对维护国家安全、震慑敌对势力的重要性。毕竟,核武器的威慑力是毋庸置疑的,它不但可以让敌人望而却步,更能在统一朝鲜半岛的过程中对抗美国的干预。为此,朝鲜开始寻找核武器的技术上的支持,而苏联自然成为了朝鲜的第一选择。

  在1950年代中期,朝鲜与苏联在核领域展开了一系列合作。1956年,两国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核研究所协定》;1959年,双方进一步签署了《关于帮助朝鲜建设原子能研究基地协议》。苏联不仅为朝鲜提供了核能技术和设备,还培养了一批朝鲜的核物理学家,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被称为“朝鲜核武器之父”的徐相国。

  尽管如此,苏联的援助大多分布在在民用核能的研究,而并未深入涉及到核武器领域。这其中的原因不难理解:苏联虽然在意识形态上是朝鲜的“老大哥”,但却并不希望一个边境国家掌握核武器,毕竟核技术的扩散一旦失控,带来的后果难以预测。于是,苏联对于朝鲜核武器的支持始终是犹豫不决的。即便金日成在1964年请求中国援助其发展核武器时被婉拒,他转而向苏联寻求支持,但苏联的态度依旧显得谨慎且摇摆不定。

  进入1980年代,朝鲜终于建造了可以提炼核武器原料钚的黑铅型反应堆,这也引起了美国的强烈关切。为了安抚国际社会,苏联在美国的敦促下开始向朝鲜施压,要求其加入**《防止核扩散条约》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在当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苏联显然无力再继续对朝鲜提供支持,最终在1985年**,朝鲜被迫加入了防止核扩散条约,核计划的第一阶段就此画上句号。

  从这段合作来看,苏联的援助对朝鲜的核技术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初期推动作用,但它却始终是有保留的,甚至在关键时刻中止了援助。朝鲜的核计划在这一时期的起起伏伏,显然是与苏联的态度密不可分。正所谓“唇亡齿寒”,但苏联却没有愿意在核领域上完全“拱手相助”,这也为朝鲜后续的核发展道路埋下了伏笔。

  苏联的解体对朝鲜来说无疑是一场巨大的震动。随着1991年苏联的正式解体,朝苏关系迅速恶化,而朝鲜也失去了来自“老大哥”的技术上的支持和政治庇护。与此同时,新成立的俄罗斯为了改善与西方国家的关系,甚至公开承诺不会在朝鲜半岛发生军事冲突时对朝鲜提供援助,朝鲜一时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孤立。

  面对这种局面,朝鲜并没选就此妥协,反而在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下毅然决定重启核计划。既然无法依赖大国的援助,朝鲜便将目光投向了国际黑市。在苏联解体后,原苏联的一些军工重地如俄罗斯和乌克兰的科研项目纷纷陷入停滞,许多核科学家和军工人才也因此失业,这给朝鲜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朝鲜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成功地从这些国家挖走了一批关键的人才。

  据俄罗斯前安全部长维克托·巴拉尼科夫在1992年透露,当时他阻止了64名俄罗斯导弹专家前往“第三国”,而这个“第三国”实际上指的就是朝鲜。这些专家的加入无疑为朝鲜核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急需的技术上的支持和知识积累。

  与此同时,朝鲜还通过伪装成贸易公司的手段,在国际黑市上采购了不少关键的技术和设备。例如,一名叫尹浩镇的朝鲜核采购员曾向德国某公司采购用于浓缩铀的高品质铝管,而这一笔交易在事后被曝光,导致该德国公司高管受到严厉处罚。除此之外,朝鲜还与巴基斯坦的“核弹之父”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建立了密切联系,据称阿卜杜勒在1990年之后向朝鲜出售了多种型号的离心分离机,这些设备对于朝鲜的浓缩铀计划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这种通过黑市采购和挖掘外部人才的方式,使得朝鲜在1990年代的核技术发展得以继续推进。正是在这种逆境下,朝鲜通过一系列“地下手段”获得了关键的技术和人才资源,从而使其在核武器研发方面实现了“弯道超车”。而最新的路透社报告中提到2月11日工厂的扩建,无疑也暗示了朝鲜可能再次通过黑市渠道获取了某些外部资源,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军事力量。这种扩建不仅让人们对朝鲜的核计划感到担忧,也让我们正真看到在国际社会的重重封锁下,朝鲜是如何依靠黑市和海外人才的支持,一步步走向拥核的道路。

  在国际社会的多重制裁与孤立之下,朝鲜的核武器研发并没有停滞,相反,凭借强烈的政治意志和极高的资源投入,朝鲜走出了一条独立自主的军事发展道路。正如古语所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朝鲜政府对核武器的执着追求,正是其坚持独立自主国防政策的最直接体现。

  朝鲜虽然经济基础薄弱,工业体系不健全,但其却能将大约25%的国内生产总值用于国防开支,其中大部分用于发展导弹技术和核武器。这不仅反映了朝鲜政府对核武器的重视,也体现了他们在国际孤立中的强烈求生欲望和捍卫国家主权的决心。

  2006年,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标志着其核技术取得了实质性突破。随后,朝鲜又进行了多次核试验,至今已完成了六次,其核武器的数量和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据美国国防部的报告估计,朝鲜目前拥有20到60枚核弹头,并且已经具备了核武器小型化的能力,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朝鲜的核力量已确定进入实战化的阶段。

  朝鲜的核武器发展与中国在1960年代的核计划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中国在面临国际封锁和孤立的情况下,仍然通过自主研发,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成功制造出了。而朝鲜虽然历时更长,但也最终在6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自己的核武梦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