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剪机
2、侧塘石:以塘石侧砌,用于阶台及驳岸者。(驳岸:凡滨河房屋,以石条逐皮驳砌成墙岸者。)
9、鼓磴:柱底与磉石间之石础,因其有花纹与否面有花、素鼓磴之分(即鼓状之柱础)。
12、砷台:将军门旁所置之石鼓,上如鼓形,下有基座之饰物,亦用于牌坊及露台阶沿旁。
2、厅堂,较普通平房构造复杂,深约六、七界,其构造材料用扁方者,称为扁作厅,用圆料者则称圆堂。
6、滚筒脊:正脊下部分成圆弧形之底座,用两筒瓦对合筑成者。二瓦条滚筒筑脊、三瓦条滚筒筑脊。
7、亮花筒:屋脊漏空部分,中以五寸筒对砌成金钱形。四瓦条暗亮花筒、五瓦条暗亮花筒。
1、椽子:桁上,与桁成正角排列,以承望砖或望板及屋顶之木材,横断面或圆或方。
2、弯椽:轩深以轩桁分作三界,其顶界较小,顶界安椽,上弯,称作弯椽,亦名顶椽。
9、摔网椽:出椽及飞椽,至翼角处,其上端以步柱为中心,下端依次分布,逐根伸长成曲弧,与戗端相平者,似摔网状,称摔网椽。椽数成单,自九、十一以至十三根。
10、立脚飞椽:戗解处之飞椽,作摔网状,其上端逐根立起,与嫩戗之端相平者。
12、眠檐:俗称面沿,钉出檐椽及飞椽尽头,厚同望砖之扁方木条,以防望砖下泻。
13、一斗三升:牌科之一。位于桁底与斗盘枋之间,下坐斗一,上架拱及三升。
14、一斗六升:牌科之一,即于一斗三升上,再加拱及三升。(牌科:北方谓之斗拱,其功用为承屋檐之重量,使之传递分布于柱及枋之上。牌科之构造,简言之,为联合斗、升、拱、昂而成,不失为中国建筑之特征。斗:牌科中其较大形似斗之立方木块,其上承拱及昂。升:类似升之小立方木块,以承拱昂及连机以增进字放之平稳。拱:版科上似弓形之短木,断面作长方形,介于头号或升品之上。)
16、十字科:牌科之一种,其内外均出参者。(牌科逐层挑出以承檐重,称谓出参,即北方所谓出跳。坐斗斗面开十字口,拱向内处出参。)
18、五七寸式:牌科以尺寸分类、制度之一。其坐斗宽七寸,高五寸。常用于华丽之厅堂或祠堂之门第。
19、四六寸式:牌科以尺寸分类、制度之一。其坐斗宽六寸,高四寸,比五七寸式为小,适按五七式之八式,故名四六式,以其式样较为小巧,常用于亭阁牌坊等建筑。
20、双四六式:牌科式样之一种,较四六寸式大一倍,故名双四六式,此式比例较巨,常用于殿、庭等大弄建筑物。
21、枕头木:南方回顶建筑,异于北方之卷棚建筑,在北方卷棚则于顶椽之上覆瓦,南方回机,则于顶缘之上放枕头木,安草脊桁,再列椽铺瓦,其结构称为鳖壳,又名抄界。
24、棹木:架于大梁底两旁蒲鞋头上之雕花木板,微倾斜,似抱梁云。有时升口前后架棹木,形似枫拱,以为装饰。
28、瓦口板:锯成瓦楞起伏状之木板,钉于檐口,以稳瓦间空隙。里口木、瓦口板俱能一锯二用,借以节省物力。
34、夹樘板:连机与枋子间之木板,厚约半寸,中置蜀柱分隔之。窗两横头料间之木板,亦称夹堂板。
38、宫式、葵式:装修中,用于花纹之木条,其合角处直解相接,无环形花纹者,谓之宫式;反之谓之环式,亦名葵式。
40、乱纹式长窗:(整纹、乱纹:用于装饰之木条,其花纹式样,系通长相连者为整纹,断续者为乱纹。整纹者其内心仔构成之花纹,相连似葵式面多扭曲,空间常饰结子,雕各式花卉,乱纹则似整纹,唯花纹间断,粗细不一。)
41、短窗(半窗):常用于次间、厢房、过道及亭阁之柱间,较长窗为短,分上夹堂、内心仔、裙板三部,窗下半墙。(半墙:矮墙,砌于半窗或从槛之下。)
42、纱窗:亦名纱隔,与长窗相似,但内心仔不用明瓦,钉以表纱或钉书画,装于内部,作为分隔内外之用。(明瓦:装于窗上之蜊壳,用以采光。)
44、楹条:凡门窗裙板等四周所虚隙之处,钉一小木条,使其坚固,此木条即名楹条。
45、次:两和合窗之间,垂直之木框。又门窗宕装于墙壁者,两旁垂直之框亦称次。(和合窗:窗之装于捺槛与上槛或中槛之间,成长方形向上下开关者。捺槛:装置和合窗之下槛。)
51、光子:大门及屏门,中间之横料凡二、三道,称光子。门框除两横料处,中间所用横料名为光子。又板壁除上下槛,中间所用横料,亦名光子。裙板所用横料亦同。
54、吴王靠(美人靠):外缘设短术,以双摘钩系于柱,拦成半圆形,高约尺许,花纹流空,称吴王靠。
5、云头:梁首伸出廊桁外雕云形装饰,以承桁条者,或十字科之拱头作云头装饰者。
3、月台:①高大尊崇的主要建筑,除了使用小于上出檐的台基外,台基周围又建有宽大的月台,有的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栏杆,最崇贵的建筑造成三层叠的须弥座形式。在殿堂等建筑中,特别是皇家园林中的主要殿堂前常建有宽敞的月台,上陈设着铜制的兽、缸、鼎等,成为建筑与庭园之间的过渡。②楼上作平台、露者。
4、环丘台:是一种平地上垒起来的圆形高台,多为三层,台面逐层向上收缩,是封建社会中一种祭礼拜用的建筑物。
5、构架:单体的平面,一般是以柱子的布置来划分空间的,是建筑构架的一个反映。表示梁架系统的平面图叫做构架平面图。
1、字碑:正脊或墙门上留备题字之部分。正脊字碑部分,亦称过脊枋。2、全张瓦片漏窗3、软景式漏窗 1、阶沿石:沿阶台四周之石,包括踏步。2、侧塘石:以塘石侧砌,用于阶台及驳岸者。(驳岸:凡滨河房屋,以石...
1、砖屏风2、莲花头:莲柱上部,雕莲花形之部分。3、插解:用于纱隔内心仔边条与宕间,转角处之回纺装饰。4、老嫩戗5、椽望板;6、戗翼板7、古式栏板8、古式栏板9、吴王靠10、斗拱11、梁垫、蒲鞋头、云...
2、千背山作法,即不铺灰,用小石片垫稳,砌完后勾缝,最后港灌浆。
4、馒头顶:在墙身上出拔檐一层(约8分至1寸),在拔檐上用三七灰泥砌碎砖,外抹刀青灰,长圆形如馒头,应全墙均匀一致。
5、鹰不落顶:在墙身拔檐之上,排放一列板瓦(也可无板瓦),上用三七灰泥砌砖胎子,上面砌条砖一层压顶,再用刀青灰抹部两侧,顶部成馒头尖,两侧成凹面之嵌线,其断面作凹入弧形。)
7、须弥座:上下皆有枭混之台基或坛座。(枭,凸面之嵌线如突出弧形。混凹面之嵌线,其断面作凹入弧形。)
9、打点:用砖面水将图案揉擦干净。(砖面水:把砖砸成细粉末加水调成浆状。)
11、梢子砖:盘头砖底下由几种形状不相同的砖组成梢子,其外侧转向山墙有琉璃贴面砖,此类贴面砖称为梢子砖。
15、托山混:又叫随山半混,用于博缝砖下,承托博缝。托山混至墀头转角处转到戗檐砖底下盘头的位置,起到承托戗檐砖的作用。(戗檐砖:墀头上面向前部之方砖。)
17、悬山博缝、硬山博缝:琉璃悬山屋面做法与硬山屋面相同,仅琉璃博缝件治悬山的为悬挂式,而硬山的为镶嵌做法。博缝主要由博缝头、博缝砖和夹部件组成。
9、象眼:①建筑物上直角三角形部分之通称。②台阶下三角形部分。③悬山山墙上瓜柱梁上皮及椽三者所包括之三解形部分。
11、鼓径:柱顶石露明的部分,在清代建筑中,一般作成鼓径或写作石镜。(古镜:柱顶石上圆形凸起承柱之部分)
15、抱鼓:带有台阶的栏杆的垂带上一般装有斜栏板和望柱,其尽端置抱鼓石将望柱扶住稳固。
18、埋头:又称为台明的角柱石,位于台明转角处好头石(抱角石)之下。(好头石:于台明转角处的曲尺形石料。)
5、采步金:歇山大木,在梢间顺梁上,与其他梁架平行,与第二层梁同高,以承歇山部分结构之梁。两端做假桁头,与下金桁交,放在交金墩上。(梢间:建筑物在左右两端之间。)
6、雷公柱:①庑殿推山太平梁上承托桁头并正吻之柱。②斗尖亭榭正中之悬柱。雷公术下面作雕饰,或风摆柳,或垂莲。(太平梁:庑殿推出结构内,与三架梁平,承托雷公柱之梁。推山:庑殿正脊加长向两山推出之做法。)
7、柁墩:在梁或顺梁上,将一层梁垫起,使达到需要的高度的木块,其本身之高小于本身之长宽者为柁墩,大于本身之长宽者为瓜柱。(顺梁:与主要梁架成正角之梁。)
9、扶脊木:承托脑椽上端之木,脊桁之上,与之平行,横断面作六角形。(脑椽:最上一段椽,一端在扶脊木上,一端在上金桁上。)
18、隔缘板:带廊子建筑作装修时,由于隔开檐椽及花架椽,免留空隙鸟雀入屋之板。(花架椽:两端皆由金桁承托之椽。)
22、博脊板:用于重檐建筑下檐承椽枋之上,长按建筑物博脊部们周长,高按琉璃瓦件。
26、桂檐板:在古式店面和宅院平台廊子檐下,以及楼房的平座外檐,要围以挂檐板,即起到遮挡外檐构件的作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性,持檐板通常为扁宽的统长木料,在店面使用,一般作雕刻。平屋顶用的挂檐板上接冰盘檐,桂檐板在楼房则用于楼层交接处。
27、挂落板:用于宫殿庙宇楼阁的挂檐板较大,木纹垂直于地面,叫做挂落(与南方称楣子为挂落有区别),有保护木构遮挡雨水之作用。
29、垂花门:在北方的皇家园林中常常采取,是造型丰富,变化多样的一种门。它一般作为内部庭院的大门,或用于居住性或游赏性小园的正门或侧、后门,在北京的四合院中是第二道门。
30、独立柱式垂花门:又称担梁式垂花门,它仅有一排柱(如一间,柱两根,如三间,柱四根)。梁架与柱十字相交(或丁字相交),梁的两端挑在柱子两侧。
31、廊罩式垂花门:这种垂花六是两面对称的建筑,麻叶抱头梁落在前后檐柱上,由于两面者有垂莲柱,梁头两端均向外挑出一个垂步架,垂步大小,或同一般垂花门,或与两侧廊子的上出相等。廊子进深加上两边挑出的两垂步架,为垂花门麻时抱头梁的通长(外加两个梁头长度)。
32、一殿一卷或垂花门:即由一个大屋脊悬山和一个卷棚悬山组合起来的屋面形式,前面(即正面)有屋脊,后面为卷棚。一殿一卷垂花门在平面上有四根柱子,前面两根钻金柱,扣面两根后檐柱。主要梁架为麻叶抱头梁,麻叶抱头梁外端与钻金柱成十字形相交,前端挑出,下面悬垂莲柱,里面一端落在后檐柱头上,麻叶抱头梁下面有麻叶穿插枋,枋梁之间装花板、象眼板。
33、牌楼:两立柱之间施额枋,柱上安斗拱。檐屋,下可通行之经念性构筑物。
36、霸王杠:又名挺钩,牌楼的各个独立檐楼两边均用铁制挺钩支撑,每楼八根(每面四根),每根挺钩两端各配屈戍一只。挺钩对檐楼既有支撑作用,又有拉扯作用,可以有效的预防檐楼倾复。
37、杖杆:为建筑房屋时用的特制之尺。凡是一个建筑的面宽、过深及各个部位构件的尺寸,各个榫卯,全部事先排划在杖杆上,即习称之排杖杆。杖杆分为总杖杆、分杖杆两种。
38、穿带:大门左右大边间之次要横材。大门者是木板拼合而成,拼板后,背面穿带。
39、角梁:正面及侧面屋顶斜坡相交处(即垂脊),最下一架在斜角线上,伸出至柱以外之骨干构架。
43、壶瓶抱牙:在抱鼓石与柱子之间常拖用壶瓶牙子作为辅助的支撑稳定构件。壶瓶牙子有石质与木质二种。
2、一斗二升麻叶斗拱:与一斗三升做法相似,但中间不置槽升面是在坐斗纵中线上向里外出麻叶头,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
9、单昂:在斗拱前后中线上,自斗口伸出一昂谓之单昂。(昂:斗拱上在前后中线上,向前后伸出,前端有尖向下斜垂之材。详图107。)
10、踩:斗拱上每出一拽架谓之一踩。详图107。(拽架:斗拱上翘或昂向前后伸出,每一踩长三斗口,谓之一拽架。详图105)
11、三踩单翘斗拱、三踩单昂斗拱:斗拱若向里外各出一踩,里外均用翘,叫三踩单翘斗拱。若里外使用昂,就叫三踩单昂斗拱。这种里外一致的做法,前者叫留字斗拱,后者多用于牌楼,叫牌楼斗拱。自五至十一踩斗拱,常用单翘单昂、单翘重昂、重翘重昂、重翘三昂等。详图107。
14、品字斗拱:这种斗拱里外相同,在出挑的方向上只用翘不用昂,仰视如品字形,用于大殿内部金柱头上,它两侧可承接天花枋。详图107。
16、外拽:斗拱柱中心线、拽枋:里外万拱上之枋。(万拱:在瓜拱上承托正心枋或拽枋之拱。)
18、里拽:斗拱正心线、音才拱:不在正心线、拱眼:拱上三才升分位与十八斗分位之间,弯下之部分。(十八斗:斗拱翘头或昂头上,承上一层拱与翘或昂之斗。)
1、抱框:柱旁安装窗牖用之立框,亦称抱柱。因柱子是圆面不好安装门窗,所以加作抱框。
5、直折线、曲线、扁额:横为匾,竖为额。安置在建筑物明间的檐下。(明间:建筑物正面两柱间之部分。)
7、井口天花:所谓井即天花支条(尺寸同贴梁)横竖相交组成的大方格、天花板按井口大小分块。天花支条交点固定在帽儿梁上,帽儿梁用挺钩挂在梁架上。在建筑物的内部,四周有天花梁(垂直于檐面)和天花枋(平行于檐面),贴梁便于梁枋结合。(贴梁:安天花用,贴在天梁旁之木材。帽儿梁:天花井支条之上,安于左右梁架上以挂天花之圆木。挺钩:帽儿梁用,铁质,将帽儿梁吊挂在上层梁架,每根帽儿梁用挺钩八根,长度按构架大小酌定。支条:构成天花井格之材。天花梁:在大梁及随梁枋之下,前后金柱音,安放天花之梁。)
8、木装修:中国古建筑以大木骨架承重的方式,柱间的墙体和装修起着围护作用。墙体是实的围护间隔物,而装修是虚的围护间隔物。门窗格扇,在中国建筑中一概叫做装修,按地位可分为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两大类,在构造法上完全一样。
10、藻井:在尊贵建筑室内顶部中央升起的穹隆形构造物叫做藻井。藻井象伞盖一样,高于天花之上,是一种特别的小木作结构,也是室内装饰的重点。
1、苫背:就是用防火保温的材料在望板之上做成基层,其功用在于室内保温及配合瓦顶防水,并可就木屋架的举架作出囊度,使整个屋顶的曲线更加揉美自然。(举架:为使用权屋顶斜坡或曲面而将每层桁较下层比例的高之方法。)
3、攒尖建筑:凡瓦面、脊集中交汇于顶尖的屋顶式称为攒尖式,其平面形状可有四方、六方、八方、圆形等多种,这种屋面的顶部常置定顶以压脊防漏。
8、披水梢垄:自博缝之上,只砌一层披水砖檐,砖檐上放筒瓦。这种只用一层筒瓦的垂脊叫做梢垄。采用这种简易作法的建筑只限于墙帽或古建筑群中极不重要的房屋。
9、戗脊:歇山戗脊作法与庑殿垂脊大致相同。自博缝至套兽间的一般叫戗脊,与垂脊在平面上成四十五度角。
10、角脊:下檐角脊作法与歇山上檐戗脊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囊要小或可以没有囊,与合角吻相交处的创通脊应使用燕翘形通脊砖。(三角形的两边为曲线,叫做囊,囊的大小应随屋面曲势。)
12、博脊:在歇山撒头和小红山相交的地方,为防止雨水的侵入,有一条脊砌在哪里,这条脊叫博脊。(小红山:歇山两端的山尖叫小红山。)
13、宝顶:有多种形式,大体分为宝顶座和顶珠两部分,是整个建筑极有装饰意昧的部件。
14、六样至九样瓦件:琉璃瓦件的规格共有八种(从二样到九样),二样规格最大,九样最小。
15、檐头琉璃瓦剪边:所谓剪边作法,指的是檐头部位或正脊部位与屋面心的部位材料颜色或作法有区别。作有两种,一种是布瓦心,琉璃剪边,另一种同是琉璃瓦,但颜色有变化。
16、星星瓦:为稳固勾头,用铁钉(瓦钉)穿过勾头上的圆孔打入大连檐钉牢,为避免此处渗水,上面加盖钉帽。在坡度较大的屋面上,为避免滑坡,在瓦垄的中段常加一排或几排星星瓦(钉帽)。
18、过垄脊:即卷棚的作法,亦称元宝脊,其两坡瓦面通过圆弧形瓦件(罗锅筒瓦、续罗锅筒瓦、折腰板瓦、椟折腰板瓦)连接,脊部不突出来。
19、分中:在檐头找出整个房屋的横向中点并做出标记,这个中点就是屋顶中间一趟底瓦的中点。
21、排钉瓦口:在已确定的中间一趟底瓦和两端瓦口之间赶排瓦口(瓦口由木工预先做好)。
23、吻(兽)桩,在末苫背之前应在吻、垂位置用铁钎钉入木架内,即钉吻(兽)桩。钉吻,吻(兽)桩,可以有效的预防垂脊下滑并使吻(垂兽)更加牢稳。
24、一勾二筒作法:指的是一块勾头,二块筒瓦长度之和,作为剪边宽度的一种作法。
28、灰背:在锡背上抹二至四层刀白灰,每层之间应铺一层三麻布,灰背囊度应随木架举势。灰背的厚度,因建筑规模不同,可以从6厘米至30厘米不等,灰背囊度决定着整个屋顶的曲线、圆山:在屋顶两端带有圆弧形的垂脊俗称箍头脊。
1、筒瓦:用于盖瓦垄,覆盖两列板瓦的接缝之上,又称盖瓦,一端作熊头与另一块筒瓦连接。
2、板瓦:又称底瓦,凹面朝上,逐块压叠排放。板瓦沾琉璃不少于全部瓦面的三分之二。
3、滴子:又名滴水,在板瓦前加有花纹图案的如意形滴唇。用于瓦垄沟底端部,外露产部分上釉。
11、正吻:又大吻、龙吻,俗称吞脊兽,用于正脊两端,一种龙头开的装饰,张口大口将正脊咬着。下吻的附件有剑把、背兽等。
18、承奉连砖:一面带釉,一面为无釉,用于瓦五样以上瓦料大房的歇山博脊,也用于围脊。
20、垂脊筒子,贫脊筒子:用于戗脊者,称为戗脊或岔脊筒子,垂脊筒与戗脊筒外观相同,仅端部角度秒有变化。
21、三连砖:用于瓦七样瓦件以上房屋的庑殿脊、戗脊、角兽前部分,也用于八、九样瓦件建筑(如门楼、影壁)的兽后部分。线形同博脊连砖的显见面。
26、小跑:仙人直兽俗称。仙人背后是一列走兽,按次序是:龙凤、狮子、麒麟、天马、海马、鱼(押鱼)、獬(獬)、吼(斗牛)、猴(行什)。走兽的数目要单数。
32、平口条:用于垂脊内侧,垂脊下线、托泥当沟:用于歇山垂脊端的下部,与瓦面相接处。
56、围脊筒子:用于重檐建筑围脊(又称博脊),外露一面有釉,一面无釉,砌入围脊内。
58、满面砖:用于围脊(又称博脊)的最上部,用以遮盖围脊与围脊枋间的空隙。
60、合角吻:用于重檐建筑围脊转有或带阴角建筑的围脊窝角。故分阳合角吻阴台角吻。
67、竹节勾头:用于圆形攒尖建筑的瓦件,一端大,一端小,称为竹节瓦(又名箭杆瓦、锥把瓦)。其勾头至熊头端有收分。
71、兀扇瓦(兀苫瓦):至圆形攒尖瓦面顶尖的宝顶底下,筒板瓦甚小,联做成一片,故双俗称联办又取其形状似莲瓣之意。
1、地仗:木质基层与油膜之间,由多层灰料组织组合,并钻进生油,是一屋非常坚固的灰壳。这部分不仅包括各灰层,还包括麻层、布层,进行这部分工作便为地仗工艺。
2、彩画:建筑物上以彩色涂绘之装饰。彩画接画题之不同,可分为两大式:殿式和苏式。殿式的特征是程式化象征的画题,如龙、凤、锦、旋子、西蕃草、变龙、菱花等。这些都用在最庄严的宫殿庙宇上。
3、油满:将面粉倒入桶内或搅拌机内,陆续加入稀薄的石灰水以木棒或搅拌机搅拌成糊状(不得有面疙瘩),然后加入熬好的灰油调匀,即为油满。
4、撕缝:大的裂缝,将缝口处用锋利的刀子修成八字口,在批灰时有利于灰料进入缝隙深处。
5、汁浆:又称支浆,为一种很稀的材料,由满、血料加水调成,用于地仗灰前,使地仗灰更易附于木材面上。
9、库金:含金量为98%,故又称为九八金箔,其他2%为银及其他稀有材料,均是制作金箔必不可少的成份。由于含金量高,色彩表现为纯金色,色泽黄中透红,沉稳面辉煌,且耐晒、耐风化,不受环境影响,经久不变,用于室外,十数年宝色不见大减。贴金用的金箔,是一经加工锤钉很薄的金片,厚度只有0.13微米左右。
10、赤金:俗称大赤多,含金量为74%,另含银等物质24%(主要是银),赤金又称七四金箔。赤金色泽黄中偏青白,光泽锐减,甚至发黑,一般光泽公保持在三五年之内。
11、精梳麻:将麻截成80历米左右长,以麻梳子或梳麻机梳至细软,去其杂质和麻梗。
12、沥粉:是使彩画图线凸起的一种工艺。沥粉材料呈稠糊膏状,用大白粉、滑石粉、骨胶液及少量光油调成,将粉将由粉尖子挤出,沥于花纹部位上。
13、一麻五灰:即捉缝灰、扫荡(又名通灰),使麻、压麻灰、中灰、细灰、磨细钻生等操作工艺。
15、砖灰:即青灰经碾压分箩后的不同粒度的粉末及颗粒,是地仗的填充材料。
16、捉缝:油浆干后,用笤帚将表面打扫干净,以捉缝灰用铁板向缝内捉之(横掖竖划)使缝内油灰饱满。
17、灰油:是一种很粘稠的油质材料,由生桐油加土籽粉、樟丹、摧干剂经熬炼制成(土籽粉为二氧化锰金属摧干剂)。
19、铜箔:极易氧化变黑,故需要在表面涂以保护涂料,使其既保持色泽,又防止氧化变黑,但延年程度仍然有限。
20、四道灰:多用于一般建筑物,下架柱子和上架连檐、瓦口、椽头、博缝挂檐等处:可节少线麻,但不耐久。操作的流程,捉缝灰、扫荡灰、中灰、细灰、磨细钻生。
21、三道灰:多用于不受风吹雨淋的部位,如室内梁枋、室外挑檐桁、椽望、斗拱等。操作的流程:捉缝灰、中灰、细灰、磨钻生。
23、银珠:又叫紫粉霜。其制作的过程用水银(汞)1:石亭脂2(药名,是加过工的硫磺)混合一超同研,盛入瓦罐内,上覆铁锅封严,用铁丝将罐与锅栓牢,外用黄泥封固,吊于铁架上,下面用碳火烤之,同时刷蘸冷水于铁锅上,随烤随刷,不可间断。约过一小时,即可炼成。冷却后,支其锅,则锅与罐的内壁上沾满银珠,石亭脂即沉于锅底。
26、红绿椽望:望板为铁红色,椽子分为椽帮与椽肚(侧立面为椽帮,底面为椽肚),其中椽帮上半部为铁红色、下半部为绿色。椽肚前大部分为绿色。翼角、翘飞处的分色同正身,按比例斜伸展过去即可。红绿色主要为使檐头部分色彩更丰富。
27、片金图案:为成片金的意思,不施任何颜色,图案完全由沥粉贴金的较宽金色条带组成。
28、枋心、箍头、盒子:清式彩画绝大多数在构图上常将檩、垫枋(其中主要是指檩枋)横向分成三段进行安排。其中中间一段体量较大,占全枋长的三分之一,称枋心。枋心画彩画的主要内容或为彩画划分等级的主要表达部位。枋心左右两端各占枋长的三分之一,其中靠梁枋端部各画有一条或两条较宽的竖带子形图案,称箍头,箍头是确定彩画构图和进行色彩排列的重要部位。其中较长的构件在梁枋的一端画两条一定距离的箍头,两条箍头之间的部位呈方形,可在其中构图,这部分称盒子。
30、包袱心:苏式彩画最有代表性的构图是将檩、垫、枋三件连起来构图。主要特征为中间有一个半圆形的部分,体量较大,上面开敞称包袱,包袱内画各种画题。由于绘画时需将包袱涂成白色,所以行业中又称这部分为白活。
31、池子心:在卡子与包袱之间,靠近包袱 的垫板上绘画部位称池子。
32、聚锦心:在檩部与枋子,也就是靠近包袱的部分 ,有一个小体量的绘声绘色画部位一,形状不定,称聚锦,聚锦与池子也可称白活。
33、金线大点金加苏画:处理方法同和玺加苏画,即用大点金彩画的格式,旋子大线,旋花找头、大点金的贴金退晕规则(包括金线大点金与墨线大点金两种),奖其中枋心、盒子中龙锦等内容改成山水、人物、花鸟等内容,配色规则按大点金进行,只在绘画部位涂白色。
34、绘声绘色博古:为苏式彩画的图案,即一切古董的梳称,如青铜器、古瓷器、文玩等(书卷、画轴、笔砚、玉翠、珊瑚等)。博古可用于柁头,垫板。
36、卡子:苏式彩画的构图又常在包袱与箍头之间有一重要图案,靠近箍头的称卡子,卡子也分软硬,分别由弧线、包袱线:包袱的轮廊线称包袱线,由两条相顺,有一定距离的线画成,每条线均向里退晕,其里边的退晕部分称烟云,外层称托子,有时将这两部分统称烟云。
38、聚锦线、仿心线、池子线、盒子线:如果哪个仿较长,在梁仿的两面端常加有两条平行分隔的箍头,中间的部位称盒子,划分这些部位的主要线条称锦枋线,简称大线、掐箍头:只画箍头、柱头、柁头(包括柁头侧面、底面),其余刷红油漆。掐箍头彩画包括箍头、付箍头、柁头、柁头帮、挂尖等。
40、斑竹彩画:杂式作法,有绿斑竹、黄斑竹两种,一般画在挂檐边、窗边和其他建筑物边上,也有整座建筑物满画斑竹者,各为斑竹座。
41、金琢墨:其轮廓线、箍头线、岔口线:盒子的轮廓线分别称箍头线、枋心线、盒子线。在靠箍头与枋心头一端各画数条不一样的形状的平行线,包括枋心头线,每端各三条,其大部分彩画对三条中间一条分虽称皮条和岔口线,皮条线靠箍头,岔口线、巴黎绿:为商品名,又名洋绿。
45、退晕:色彩由浅至深,谓之晕色,退晕可综合色彩的过度,使之不至感到突然、生硬。
46、烟琢墨:旋子彩画石碾玉之用墨线者。石碾玉是旋子彩画中之最华贵者,花瓣的蓝绿色者用同一色由浅至深,谓之退晕。旋子彩画其花纹多用以切线圆形为主的旋纹(菊花的变形图案),因而得名,等级次于和玺彩画。
47、金线大点金:旋子彩画用金色线条花心菱地涂金色者。因颜色的比例不同,可分为若干等级,例如大点金、小点金是指旋子中心贴金少定名,多的等级高,少的等级低;而大、小点金双各有金线墨线之别,金线、墨线大点金:旋子的母题以龙及锦纹为最通常,称龙锦枋心。
52、变龙枋心:一种变形的龙,在彩画中变龙是按卷草形状画出的,所以称草龙。
54、雅伍墨:旋子彩画之不用金色者,只用青、绿、黑、白四色,是旋子彩画中最下者。
56、金琢墨苏式彩画:是各种苏式彩画中最华丽的一咱,主要特征为贴金部位多,色彩丰富,图案精致,退晕层次多。
57、苏式彩画:苏式彩画起源于苏州,因而得名。苏式彩画的特征是用写实的笔法以自然现象为画题,如花鸟、翎毛、人物、山水、器皿、书画、云、冰纹、楼台、殿阁等。南方苏式彩画,以锦为主。
58、金线苏画:凡箍头、卡子、聚锦、包袱等线路沥粉贴金者为金线苏画。
59、黄线苏画:不沥粉不贴金而用黄线者为黄线苏画又名墨线、海漫苏画:主要特征是无枋心、包袱、梁枋的箍头或卡子之间通画一些简单的花卉或流云等,多用于次要部位。
61、掐箍头搭包袱:在掐箍头的基础上,中间部位加包袱,包袱两侧至箍头之间仍然涂以较大面积的红油漆,这种彩画即包括图案,又包括包袱内的绘画两部分内容,构图较充实,形式也较掐箍头活泼。
65、荷包、眼边:拱眼部位即正心拱眼与翘的拱眼部位,在彩画中称荷包。透空拱眼的下部,即各拱件的上坡枋处,彩画中称眼边。
67、平金斗拱:不历粉,不加晕,其他同金琢墨斗拱,即只沿着各拱件处轮廓贴金,其线的宽度一般在一历米左右。
68、默线斗拱:用墨勾边称墨线、黄线斗拱:黄色轮廓线、垫拱板三宝珠彩画:三个宝珠呈品字形排列,退晕,三宝珠的外圈即火焰部分沥粉贴金,垫板的底色为红油漆。
71、纠粉:是一极简单的表达退晕的技七,其退晕无显著的层次,而是由自至深慢慢地过渡,渲梁色彩,此做法多用于雕刻的部位,按雕刻花纹的轮廓线进行,以突出图案的立体效果。
73、鼓子心:天花板由外至内分别由大边、岔角云、鼓子心三部分所组成、划分这三部分的两层线分别为方鼓子线与圆鼓子线,方鼓子线内的部分也可称方光,圆鼓子线、团龙鼓子心:即蓝色的鼓子凡内画一条坐龙,龙沥粉贴金。
75、龙凤鼓子心:即蓝色的鼓子心内画一条龙与一只凤,一般为升龙降凤,龙凤均沥料贴金。(升龙:彩画内作向上升起势之龙。)
81、井口线、清色匾:泛指各种透木纹的匾。这种匾木质均较好,依木质及上色的不同,也有深浅之分。匾字的色彩有多种,金、绿、白色彩均有,一般多为艳绿色字,此种匾高雅清秀,古色古香,多用于斋馆外檐和室内厅堂。
85、匾地扫表、扫绿:筛扫具有特殊的装扮修饰的效果,它没有笔道痕迹,没有贴金后金箔之间的搭接粘口,筛扫面面层色彩均匀、鲜明,能保持颜料的本色,色彩沉稳庄重,像绒面一样,并经久延年。筛扫分扫青、扫绿等,其原理为利用油漆的粘性,把干粉颜料粘到匾面或匾字上。
——文章来自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仿古建筑工程建设项目 中国古建筑工程是我国悠久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是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 结晶。这些建筑具有合理的结构型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巧思多变的设计手法,其 辉煌成就久享盛名。 过去沿用至今的较难理解的古建筑工程的名词、术语大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 践中所创造的词汇,目前的十建筑施工中还在普遍的使用,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为此特予以注释说明(仅限于定额中出现的词汇) 。 仿古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1、台明: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清式又把小型基座叫做台明。 2、廊柱:柱之用于廊下前列,承支屋檐者。 3、月台:①高大尊崇的主要建筑,除了使用小于上出檐的台基外,台基周围又建有 宽大的月台,有的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栏杆,最崇贵的建筑造成三层叠的须弥座形 式。在殿堂等建筑中,特别是皇家园林中的主要殿堂前常建有宽敞的月台,上陈设 着铜制的兽、缸、鼎等,成为建筑与庭园之
仿古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注释 中国古建筑工程是我国悠久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 是古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结晶。 这些建 筑具有合理的结构型式 ,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巧思多变的设计手法 ,其辉煌成就久享盛 名。 过去沿用至今的较难理解的古建筑工程的名词、 术语大都是历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 中所创 造的词汇 , 目前的十建筑施工中还在普遍的使用 , 具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 , 为此特予 以注释说 明 (仅限于定额中出现的词汇 ) 。 仿古建筑面积计算规则 1、台明 :台基露出地面的部分。清式又把小型基座叫做台明。 2、廊柱 :柱之用于廊下前列 ,承支屋檐者。 3、月台 :①高大尊崇的主要建筑 ,除了使用小于上出檐的台基外 ,台基周围又建有宽大的 月台 , 有的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栏杆 , 最崇贵的建筑造成三层叠的须弥座形式。 在殿堂等 建 筑中 ,特别是皇家园林中的主要殿堂前常建有宽敞的月台 ,上陈设着铜制的兽、
电话:159615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