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格栅
科学与财富 科学进步精整机组纵剪机的设计与主要参数计算马军政(西北机器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在做的工作,介绍了纵剪机主要参数计算所需要的原始数据,纵剪机设计,并给出重叠量 △ 和侧向间隙c,刀盘厚度,刀盘直径,刀盘材料的选取,刀盘直径,剪切力,剪切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实际例子关键词:纵剪机;设计;参数;计算一、引言纵剪机是纵剪线中精度要求最高的设备,带钢在轧制过程中,有时边部会产生细小的裂缝等缺陷,如不及时切掉,极可能在后续工艺流程中产生断带事故。所以设置纵剪机,通过配置在上下刀轴上圆盘刀片取掉边缘损伤,将连续送进的带材纵向剪切成若干条窄带,并使成品带钢达到...
科学与财富 科学进步精整机组纵剪机的设计与主要参数计算马军政(西北机器有限公司)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在做的工作,介绍了纵剪机主要参数计算所需要的原始数据,纵剪机设计,并给出重叠量 △ 和侧向间隙c,刀盘厚度,刀盘直径,刀盘材料的选取,刀盘直径,剪切力,剪切功率的计算公式和实际例子关键词:纵剪机;设计;参数;计算一、引言纵剪机是纵剪线中精度要求最高的设备,带钢在轧制过程中,有时边部会产生细小的裂缝等缺陷,如不及时切掉,极可能在后续工艺流程中产生断带事故。所以设置纵剪机,通过配置在上下刀轴上圆盘刀片取掉边缘损伤,将连续送进的带材纵向剪切成若干条窄带,并使成品带钢达到一定的要求的宽度,毛刺,镰刀弯。再由卷取机把这些窄带重新卷成带卷。二、纵剪机机主要参数计算所需要的原始数据剪切带钢厚度范围,宽度范围,钢的牌号, b 5被剪切钢板的强度极限(MPa)和延伸率,剪切产品宽度公差,剪切条数,剪切速度,剪切产品镰刀弯。三、纵剪机设计为了达到产品镰刀弯的要求,在带料剪切入口前需有导向装置,利用两边垂直辊轮(侧导板),引导带料平稳进入圆盘剪,两侧导位立辊(侧导板)可根据带料宽度进行调节,对0.1 ~ 0.5mm薄带,采用侧导板导向,0.6 ~2mm采用立导棍导向,同侧立辊(侧导板)的距离,设计时也可参考以下经验方法:距离为1 / 3 ~ 1 / 2带料宽度。为了尽最大可能避免圆盘刀间卷料,应有脱料装置,对0.1 ~ 0.5mm薄带,采用胶圈脱料,0.6 ~ 2mm带料,采用矩形压板式脱料条脱料为满足剪切带钢厚度范围,刀盘间的侧隙也是有一些范围的,通常在刀盘间设有多种宽度侧隙垫为了达到产品宽度公差, 刀盘和刀垫精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刀盘厚度公差 端跳0.003mm,平面度0.003 刀垫厚度公差端跳0.003mm平面度 除满足上述刀盘刀垫精度还必须由有经验的配刀工,才能得到理想的剪切质量和精度,刀盘厚度=(0.06 ~ 0.1) 刀盘直径。最常见纵剪机它由底座、活动机架、上下刀轴、固定机架,上刀轴提升装置,传动装置等几部分所组成。活动机架满足配刀的功能,上刀轴提升装置满足配刀及上下刀盘重叠量调整。活动机架到剪切位置后,固定牢靠,上刀轴提升装置应有消除丝杠间隙装置。纵剪机为得到良好的剪切质量和剪切精度,首先它的底座,固定机架和活动机架应该有充足的刚度,以保证刀轴的精确定位。纵剪机的精度最终体现在刀轴上,不但要求刀轴有很好的强度和刚度,而且对于上下刀轴的平行度、刀轴的旋转精度,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为了达到上述的刀轴精度要求,除了对刀轴和相关零件进行精密的加工以外,还必须对刀轴上滚动轴承的配置和预紧予以足够的重视。轴承采用P4或P5级精度的滚动轴承,并采取预紧措施。刀轴材料一般都会采用40Cr,热处理,调质+淬火HRC35 ~ 42,要求高的刀轴的材料采取使用38CrMoCl热处理,表面渗氮0.3 ~ 0.6mm, 表面硬度HV 900,即保证刀轴强度,刚性,又保证刀轴精度,耐摩损性,精度稳定性,抗疲劳性刀轴常度=剪切带料最大宽度+100mm三、纵剪机机主要参数计算刀盘直径h被剪切带钢厚度(毫米) △ 刀片重叠量(毫米) 0 允需咬入角(弧度)重叠量 △ 和侧向间隙c的选取重叠量 △ 的测量:通过安装百分表精确测量;刀盘厚度 :一般可按 =(0.06 ~ 0.1)D计算,常用刀盘直径有剪切力的计算圆盘剪的剪切力,一般可按诺沙里公式进行计算。即对于圆盘剪可建议取 =1.25 5 ,系数取z 1 =1.4,则上式简化为:圆盘剪刀盘上的作用力简图由图可知, 。若剪切机重叠量为S则两刀片的中心距A = 2R-S=2Rcos +GF。其中 为剪切角。其值为剪切力矩计算M=n(M 1 +M 2 ), Kgm式中 M 作用于刀轴上的扭矩,Nm;n 工作刀盘对数;M 1 一对刀盘剪切所需的扭矩;M 1 =PDsin ,NmM 2 刀盘轴支承中的摩擦扭矩;M 2 =Pdf,Nm;d 轴承内径,m;f 轴承摩擦系数剪切功率的计算K-考虑到被剪切钢板与圆盘刀摩擦损失对功率的影响,一般取K=1.1 ~ 1.2U 圆刀 - 圆盘刀的圆周速度(米 / 秒)D - 圆盘刀直径(米) - 传动效率下表是采用上述公式在实际中的应用,并在用户使用后得到验证是正确的参考文献[1] 邹家详,轧钢机械,冶金工业出版社.[2] 周国盈,带钢精整设备,冶金工业出版社.[3] 武汉钢铁设计研究院,板带车间机械设备设计(下册),冶金工业出版社.142万方数据
上一篇: 纵剪机的电子控制管理系统可以如何设计
电话:15961500722